德国人的严谨从何而来

来源:未知

日期:2015-03-19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严谨都是一种优点。在地球上,无论哪个地区,找些作风严谨的人并不难,难的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人都很严谨,而德国就是这样的地方。德国人的严谨体现在生活的各个方面,反映出日耳曼人的民族性格,值得国人学习、借鉴。

900年的小木屋

要认识德国人的严谨,可从德国古建筑开始。就说科隆大教堂,始建于1248年,直至1880年才由德皇威廉一世宣告完工,耗时超过600年。德国人用这种“慢功细活”打造了最完美的哥特式教堂。在德国各城市还有250万座“木桁架屋”,最古老的已有900年历史。虽然年代久远,但因设计科学,保养得当,至今仍深受居民喜爱。

这样的例子还有不少。作曲家门德尔松曾公布过一份贝多芬的手稿。在稿纸上,有一处改了又改,竟贴上了十二层小纸片。门德尔松将这些小纸片一一揭开,发现最初的那个音符竟然与第十二次改写的音符完全一样。

如今,德国人的严谨不仅没丢,还扩展到方方面面。德国人常说:“准时就是帝王的礼貌。”在德国公交车站,站牌上不仅标有首尾班次时间,还写着一天中每一班次的时间,精确到几点几分,比如713分。

德国人凡事都必须有周密计划。一个月前,德国国家足球队赢得巴西世界杯冠军。全球媒体揭秘发现,这是德国足球“十年磨一剑”的结果,从2002年德国就开始实施大规模的青少年足球培训项目。德国人人都有一个记事本,里面记下各种计划,甚至明后年的计划也早有打算。德国人的口头禅就是:“让我看看记事本。”

走进德国的工厂,大家还会发现,德国工人个个训练有素。像汽车工人都经过至少3年半“学徒制”专业培训,仅拧各种螺丝就要学习几个月。工作期间,他们还要不断进行在职培训至退休。即使是售货员等低端工作,也要经过多年职业训练并考核合格才能上岗。

恶劣环境打造民族性格

“德国人这种严谨的民族性格与自然条件有关。”柏林洪堡大学社会学家马塞尔·哈森对《生命时报》记者表示,日耳曼人发源于德国中部地区。这里纬度较高,光热不足,多的是森林平原。他们经常要抵抗寒冷和饥饿,于是形成了严肃、保守、自省、谨慎的性格特点。

虽然德国有歌德、贝多芬、黑格尔等众多享誉世界的名人,但与有着5000年文明史的中国不同,真正具有历史意义的德国立足世界不足200年。德意志民族心灵深处一直打着深刻的悲观烙印。当普鲁士国王统一德意志帝国时,要求民众抛弃“农民”形象,像英国人、法国人那样“有尊严地生活”。所谓的“普鲁士精神”在这时形成。近100年来,德国一直处于动荡不安之中。从一战和二战的失败,到长达40年的冷战,造就了德国人内心深处潜移默化的不安和恐惧感,这使得他们坚定地认为,一切事物和人都必须是可以量化的、可以用形式体现的,必须做得最好。

“严谨的民族性格也是法律规范出来的。”马塞尔·哈森指出,从19世纪开始,德国遗留下来几千部法律。德国有一个笑话:德国人是靠法律活着的,没有法律就不知道如何活下去。德国人对已颁布的法律法规、已签订的合同契约、已答允的约会和诺言,及已建立起来的友谊和关系,都会无条件和自觉地遵守执行。

“德意志不是一个轻举妄动的民族,一旦走上任何一条道路,就会坚忍不拔地把这条路走到底。”德国大诗人海因里希·海涅所言准确地表达了德意志民族的这一特点。

严谨成就“德国制造”

中国人爱说“也许”、“可能”、“大概”、“差不多”等词,德国人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都讲究精确。马塞尔·哈森认为,这份严谨成就了“德国制造”的辉煌。100年前,“德国制造”是英国议会通过的侮辱性商标法条款的规定,将劣质的德国货与优质的英国货区分开。

中国人什么事都爱先迈出一步再说,路通便走下去,不通就换个方向再试。德国人喜欢用长远眼光支持短期行为。几年前,中国一家企业希望与德国企业家合作,并请专家详细论证了合作带来的可观收入。可这份看似完美的意向书却成了合作失败的导火索。德国企业家说:“这样高的增长率,让人心里没了底。”结果合作没有成功。

就是这种严谨精确,造就了德国领先世界的三大汽车制造商,也诞生了像“螺丝大王”伍尔特这样的“隐形冠军”。从经济学角度讲,它还是以最小代价换取最大效益的一种行为方式。自诺贝尔奖设立以来,德国人(含移民美国、加拿大等国的德裔)获得的诺贝尔奖人数将近总数的一半。

“严谨也有利于社会的和谐。”马塞尔·哈森指出,与法国等欧洲国家不同,德国人很少发生暴力游行示威,包括政府、工会等都能理性地进行对话。德国政党之间也没有美国式的斗争。严谨的作风,也让德国成为BBC调查中,国际形象最正面的国家。

“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如果中国人在保持自己优点的前提下,去除浮躁的心理,学习德国人的严谨作风,有利于中国社会的平衡发展。”马塞尔·哈森说,在经济上,也要把心思都用在怎么去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功能上,要有超前眼光和远景规划,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前进。

(《生命时报》2014819日)

上一篇:法国:独特的“尊重教育”

下一篇:书记向老同志问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