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故事之 抗战篇

来源:未知

日期:2021-03-26

 

1.瓦窑堡决策 联合抗日

 

瓦窑堡自古以来在陕北就有“天下名堡”之说。从1935年11月7日到1936年6月21日,瓦窑堡不仅是中共陕甘晋省委的所在地,也是中共中央、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的所在地。党中央于1935年12月在此召开了著名的政治局扩大会议,从而使瓦窑堡名载史册。

党中央和毛泽东率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中央机关和中央领导同志先后分三批来到陕甘晋省委所在地――瓦窑堡。1935年11月5日,王首道、贾拓夫、刘向山等同志奉命带领红一方面军部分队伍先期到达瓦窑堡,执行党中央决定接管西北军委保卫局,制止错误肃反。11月7日,张闻天、秦邦宪、王稼祥、刘少奇等同志率中共中央直属机关从甘泉下寺湾出发,经安塞、安定茅坪村等地到达瓦窑堡。周恩来于12月8日到达瓦窑堡。12月13日,毛泽东在直罗镇战役结束后从富县东村出发,经甘泉、延安、安塞等地也来到瓦窑堡。

1935年12月,北平发生了一二九爱国运动,吹响了抗日反蒋的号角,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救亡民主运动新高潮的到来。中共中央到达西北苏区后,面临着中日民族矛盾上升、抗日民主运动高潮的到来,从土地革命战争向民族革命战争转变的新形势。为了适应形势变化的要求,制定出适合新情况的政治路线和战略方针,党中央于1935年12月17日在此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

12月17日至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在张闻天居住的田家大院石窑洞内召开,会议的主要议题是讨论全国形势与党的策略方针和军事问题。出席会议的有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秦邦宪、王稼祥、刘少奇、邓发、何克全等13人。会议由张闻天主持,并就第一个议程――政治形势与策略作了报告,指出形势的发展,迫切要求中央对华北事变以来的政治形势做出科学的分析,同时制定正确的政治路线和方针。接着,毛泽东发言。他全面系统地讲述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张闻天在会议总结时,充分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意见。确定“把国内战争同民族战争结合起来”,“准备直接对日作战的力量”和“扩大红军”的方针;确定红一方面军行动部署的基础应放在“打通苏联”与“巩固扩大现有苏区”两项任务上。

12月25日,会议通过了张闻天起草的《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决议》指出,目前政治形势已经发生了一个根本的变化,日本帝国主义者“正准备并吞全中国”。《决议》指出最广泛最高的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是国防政府和抗日联军。强调要改变对小资产阶级群众、知识分子、富农、民族资本家以及白军官兵的政策,确定“把苏维埃工农共和国”改变为“苏维埃人民共和国”。

12月27日,中共中央在瓦窑堡中央党校召开党的活动分子大会,中央机关干部,中共陕北省委、陕甘省委各部部长,中央党校学员,附近的县委书记等400余人参加。毛泽东作了题为《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他说,只要共产党和红军本身是存在的,发展的,那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必然也会是存在的、发展的。

 

瓦窑堡会议是在中国抗日民族革命运动面临新高潮的形势下,中国共产党召开的一次极为重要的会议。这次会议制定了中国工农红军对其他革命武装力量在新形势下的战略方针,指出要把国内革命战争同民族战争结合起来,把扩大红军和对日作战结合起来,明确提出红军的战略任务是“打通抗日路线”和“巩固扩大现有苏区”;会议规定了党在新形势下的策略路线――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瓦窑堡会议是遵义会议的继续和发展,解决了遵义会议以来没有来得及解决的党的政治路线问题,是党在极其困难而复杂的情况下能保持清醒的头脑,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建立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土地革命的胜利和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上一篇:西安区关工委关于评选 “好家风、好家教”工作的安排意见

下一篇:党史故事之 抗战篇